前端編輯

管理員身份可於登入後,進行網站的前端管理。

非傳染性疾病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NCDs),簡稱為慢性病,其病程緩慢且久而不癒,且往往會衍生出其他健康問題,主要是由遺傳、不良生活習慣、職業暴露以及環境等複雜病因所導致,其中不良的生活習慣,包括抽菸、不良飲食和缺乏運動,皆可能導致血壓、血糖和血脂的升高以及肥胖,代謝症候群即是一種慢性病,罹患代謝症候群的病人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脂的風險,比一般民眾高出2至6倍。根據WHO資料顯示,每年約有1,790 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位居非傳染性疾病的死亡之首,其次癌症(930萬人)、慢性呼吸道疾病 (410萬人) 和糖尿病 (200萬人),這四類疾病就佔所有非傳染性疾病過早死亡的80%以上。我國2023年的十大死因前四名的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也帶來後續長期照護的負擔,而衛生政策的制定不只從醫療技術和醫療狀況來做為參考,必須從疾病的負擔來看整體國民的健康狀況,因此應制定更多有效的政策措施以及提出相關預防政策的建言來減少疾病的負擔就變成重要的課題。

衛生福利政策的制定需針對疾病的自然史以及結合三段五級的疾病控制模式來擬訂符合疾病的相關預防以及治療措施,因此提高民眾對於慢性病危險因子的認知和提升全民健康識能,是降低罹患非傳染性疾病風險和死亡率以及改善疾病預後和醫療品質的重要工作;醫療科技與政策研究中心的建立可提供政府關於衛生福利政策的建言,包含 (1) 初段預防:針對疾病易感受期,減少危險因子的暴露,透過提升病人賦權及健康素養,提高大眾對預防非傳染性疾病的認識;(2) 次段預防:針對長期服用多種藥物治療的慢性病患者,加強進行廣泛性或特殊篩檢檢查,早期診斷並早期治療,防止出現更嚴重的其他併發症;(3) 末段預防:控制疾病的進展和併發症的惡化,因為慢性病患者可能各自罹患不同的併發症,所以難以推動標準化的個案醫療服務,因此針對個別患者來發展客製化慢性病防治醫療方案有其必要;中心會針對重要議題,從三段五級方向思考,給予預防建議,期望最終可減輕醫療與病患家屬的社會沉重負擔,鼓勵院所加入照護醫療網,提升病患治療的連續性,減少國家整體的醫療支出,優化國家慢性病防治政策。

我國於世界衛生大會多次分享台灣非傳染性疾病防治和健康促進的經驗,包含癌症防治、菸害防制和慢性病預防管理等政策議題,獲得與會各國人士的高度認同;我國目前提供民眾五項癌症篩檢服務的衛生福利政策,包含子宮頸抹片檢查、口腔黏膜檢查、乳房X光攝影檢查和冀便潛血檢查,台灣更是全世界第一個同時針對重度吸於者和具肺癌家族史的民眾,提供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服務的國家,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和提高存活率;在「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之執行經驗上分享我國透過醫師協助民眾改善疾病危險因子的目的,世界衛生大會的與會專家均對我國各項成果給予高度認可和讚賞,也積極與我國分享非傳染性疾病之防治策略和經驗,對我國未來之政策制定和國際合作帶來重要機會,共同為全球的非傳染性疾病防治政策進行經驗交流。

因此醫療科技與政策研究中心可透過舉辦專題研討會和主題會議,積極與學者專家交流分享政策施行經驗,加以互動討論,整合不同研究資訊,成功推廣本校非傳染性疾病防治政策和疾病防疫成果,並吸取他國的衛生福利政策以及相關疾病防治措施的執行經驗,透過國際合作以及交流,發揮醫療智庫給予衛生福利政策施行的指導功能,用以協助政府擬訂慢性病防治保健計畫,持續致力於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並共同改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實現更好的健康照護。

 

intro 01

 

intro 02

Go to top